【资料图】
应援打榜、刷量控评、互撕谩骂、人肉搜索……近年来,关于青少年非理性追星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,持续引发社会关注。
如今,青少年追星现象呈现出一些新特征。从攒专辑、建贴吧到打广告、顶数据,粉丝群体不再满足于文化产品的单纯消费,而是深入参与娱乐活动的策划传播,成为“生产型消费者”,并日益向体系化、团队化甚至职业化转变,所谓的“饭圈”随之形成。
追星行为如果失去了理性、越过了底线,就容易带来各种问题。在专业粉丝或营销号的诱导、操控下,一些青少年粉丝以明星艺人为生活重心,狂热参与握手会、见面会;陷入为“爱豆”(偶像)打榜、购买产品、制造话题、线下众筹等团队策划的活动;频繁打赏艺人,承担了经济重负;沉迷于想象中的“亲密关系”,将真挚情感付诸虚拟“人设”……畸形的“饭圈”和不良的粉丝文化,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,亟待加强治理。
青少年之所以会受到不良粉丝文化的影响,与其心理特征、成长阶段紧密相关。青少年群体身心尚不完全成熟,易出现价值观的偏差和行为的失控。有的孩子媒介素养相对不足,陷入了“饭圈”同伴的“信息茧房”,跟风作出不当行为。有的只看到“偶像在舞台上好美好帅”,却难以发现或效仿其内在品质。有的缺乏健康的亲密关系,便将感情都寄托在偶像身上,进一步弱化了与真实生活的情感联结。种种非理性追星现象,也折射出青少年美育教育、媒介素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不足。
倡导青少年理性追星,需多方携手。对于家长来说,应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,引导孩子注重偶像的成长历程和优秀品格。学校既要建立科学、开放的心理辅导机制,也要通过各种渠道,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和审美能力。偶像的行为及人格特征,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与建构有着特殊影响。因此,偶像明星也有责任加强自律,为粉丝树立良好榜样,促进青少年粉丝在追星过程中向上向善。
粉丝文化制造着大流量,也呼唤正能量。一些明星为灾区捐款,投身留守儿童资助、图书馆援建等公益项目,带动大批粉丝参与其中;有的明星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点燃粉丝学习热情;有的粉丝群体在偶像带动下植绿护绿,以行动保护生态环境……粉丝和偶像明星形成良性互动,既创造出多彩的娱乐景观、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生态,也传递着美好与温度。倡导理性追星,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,让粉丝文化驶入正确的价值航道,这样的“饭圈”将赢得更多掌声与认可。
来源:人民日报评论
流程编辑:tf028
关键词: